曾帶百人項目,換工作后連實習生都不如?從海外回國我才明白,光環(huán)也是負擔
剛回國那陣子,我總覺得自己底氣十足——在海外建筑設計公司干了七年,從設計師一路干到項目總監(jiān),手下最多時帶著上百人的跨國團隊,商住綜合體、寫字樓、城市更新項目沒少做。按理說,這樣的履歷,回國找工作不該有
2025-10-22
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師面試別踩雷:這11句話千萬別說!附專業(yè)替代說法
對于正在求職的城鄉(xiāng)規(guī)劃師來說,履歷只是敲門磚,真正決定是否能獲得理想崗位的,往往是面試中的表現(xiàn)。尤其在面試中說話的方式和內容,直接影響面試官對你的判斷。有時一句看似隨意的回答,可能讓面試官對你的專業(yè)性
2025-10-22
履歷有“短板”怎么辦?建筑人才求職,如何化解短工期與空窗期的質疑
在建筑行業(yè),求職者面對的挑戰(zhàn)往往不僅僅是項目經驗和技術能力,履歷上某些“看起來不完美”的經歷,也可能成為用人單位猶豫的原因。尤其是在當前行業(yè)競爭激烈、周期性波動頻繁的背景下,工作年限偏短、待業(yè)空窗期較
2025-10-22
從“快被淘汰”到“穩(wěn)住自己”,鋼結構人都經歷了什么?
還記得疫情最嚴重的那段時間,我認識了不少在鋼結構行業(yè)打拼的人。工地停工、項目推遲、供應鏈斷裂、訂單取消……在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面前,不少人陷入低潮,開始懷疑自己:我是不是不夠優(yōu)秀?我是不是快被行業(yè)淘汰
2025-10-21
面試機會少?室內設計師懷疑「照片太嚴肅」影響求職結果,人事這樣說
在求職季,簡歷上的一張照片,往往比想象中更具影響力。尤其對于從事室內設計、建筑設計等創(chuàng)意行業(yè)的人來說,形象往往代表著專業(yè)度與親和力的平衡。最近,一位從事室內設計方向的求職者就在筑招網上發(fā)文,表示自己履
2025-10-21
“這不是我該做的”:建筑職場里的分工焦慮與代際誤解
在建筑設計行業(yè),一句“這不是我該做的”常常像導火索一樣點燃職場中的暗火。尤其在項目周期緊張、跨部門協(xié)作頻繁的情況下,一句看似理性的表達,可能引發(fā)情緒對立甚至管理危機。對于不少主管而言,這不僅是態(tài)度問題
2025-10-21
建筑職場的隱形陷阱:再做一件事就好?你可能正在耗盡自己
快下班了,你看了一眼時間,準備關電腦、起身離開,腦海里卻冒出一個熟悉的念頭:“不然我再處理一件事就好?”只是回封郵件、確認一下物料清單、再修改一下圖紙,聽起來沒什么,甚至讓人覺得你認真、負責任、有擔當
2025-10-20
在建筑職場中脫穎而出:真正一流的人,思考解析度都很高
在建筑行業(yè),能被稱為“一流人才”的人,并不一定是最聰明或最勤奮的那一個,而是思考的「解析度」夠高的人。你或許也遇到過這樣的人:他們匯報簡潔有力、提案直擊要點、溝通時能迅速抓住問題核心,讓人信任又佩服。
2025-10-20
施工圖階段的那些“坑”,你中招了嗎?
在建筑設計流程中,施工圖階段是最關鍵、也最容易“出坑”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一個細小的錯誤,都可能導致返工、工期延誤、成本增加,甚至安全隱患。 很多設計師在圖紙階段看似一切順利,但項目落地后問題頻出——這背后,往往
2025-10-17
建筑行業(yè)“卷”到什么程度?一線設計師的真實現(xiàn)狀
在當今“內卷”泛濫的職場語境下,建筑行業(yè)也未能幸免。特別是一線設計師,他們既承受來自業(yè)主、甲方與施工方的多重要求,也要在設計創(chuàng)新與效率之間保持平衡。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:在建筑行業(yè),一線設計師到底“卷”
2025-10-17
掃一掃添加微信
使用小程序
使用公眾號